和家人吵政治 源於更深的生命衝突?
小至一個不贊成的眼神或負面評論,大至被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刪臉書好友,或叫你不用參加假日的家庭聚會,甚至因支持不同候選人而成為家族中的不受歡迎人物,都會使關係更緊張,有時會演變成難以挽回的局面,且若是忽視或是擺爛,就會越來越難和好,造成親人間永久失和。而在每個案例中發生的事情,都並非政治意識對立所引發,而是源於更根本的問題。
親子衝突背後因素錯綜複雜
在所有類型的家庭衝突之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爭執是最難解也最痛苦的,往往歷時最長,傷人最深,並能追溯到最久遠的過去。吵架的內容無關緊要,而是與愛、身分認同、接納認可、自我表達及自主權等議題息息相關,它們會帶來最強烈的挫折與無助感,甚至會造成宛如末日到來的絕望感。有些子女(包含已為人父母的成年人)對於和父母溝通感到絕望,或是在某些淒慘的案例中,父母覺得被自己的孩子拋棄了。
這些父母與子女的困獸之鬥,自開天闢地以來便存在,只是現在被困在名為政治的競技場上。他們會為不同的新聞議題或政黨傾向爭吵,但爭吵的模式總是不知不覺一再重複,到後來都感到麻痺,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完全無法分析當下的狀況,更不用說認清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導致爭吵不斷延續。若想改變這個惡性循環,必須先意識到有這個情況。
為什麼親人間的爭執會披上政治外衣呢?因為各黨派的主張時常渲染力很強,讓人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以致難以看清爭吵下的潛在主題。媒體的誇張言論猶如火上澆油,合理化了人們的暴怒(並埋藏了怒氣的真實來源)。且現在只需以不同觀點作為藉口,便能掩飾所有不能容忍也不該容忍的攻擊。尤其是最近,政治成了表達許多情緒的方便媒介;關係越親近的人,就借題發揮吵得越兇。
在長大成年後的子女心中,政治爭執也有另一層新的意義。面對父母老去、失去健康的人生困境,心痛、焦慮使他們緊緊抓住表面上的爭執,否則一旦往內心看去,就無可避免地得去面對父母即將離去的失落及崩潰,以及承認多年來破壞親子關係的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最痛苦的衝突莫過於此,當你渴望溝通,卻發現對方已經不在人世了。
比起改變其他人的想法,說服年邁的父母從反對轉為支持,或是試圖和已經失去理智的父母進行理性對話,才是最痛苦的,雖然最不可能成功,卻也最不想放棄。
一致的政治立場已經被當作感情和睦的象徵,因此當父母老去,解決分歧就變得更為急迫了。改變父母政治立場是難以企及的目標,成年子女時常將它視為最後一次機會,以爭取從不曾得到的肯定。沒幾個人能接受再努力也不會被讚賞或認同,所以不管對方是裝糊塗,還是真的聽不進去,人們還是會一直努力想讓對方改觀,即使徒勞也不認輸。然而,放棄對成功的期盼,不再白費工夫,才是健康的態度,也能放自己自由。要接受關係當中並非所有事情都能改變,這是必要的一步。在父母在世時終結爭吵,便能提早開始消化喪親的悲傷。
政治立場的衝突會激起強烈的情緒,並讓人有正當的理由爆發出來,藉由激動人心的外在事物,轉移對生病、年老及死亡的恐懼與憤怒。這解釋了為何有些政治爭執會激烈到令人害怕焦慮,有些人向我表示,他們的配偶或是父母之一得介入,防止吵架的雙方打起來。
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我們的一次訪談卻為他們帶來了意料之外的幫助:成年子女開始爭取家人的支持,為好戰的父親或母親尋求心理諮商或醫療協助,還有一個案例,是父親主動尋求醫療協助。結果,家庭戰爭的情況大幅改善。
※本文摘自《在家不要談政治:擁抱不同立場,修補彼此的關係黑洞》,作者/珍‧賽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