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鐵窗上竟隱藏一段「神秘旋律」 遍尋網友找無來歷
在藝術的八大分類中,「音樂」是唯一單純以「聽覺」作為輸入管道的藝術類別。所謂欣賞音樂,是指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形成一連串聲波傳入耳朵,透過內耳受器將頻率振動轉為神經訊號,並透過大腦的解讀使人們感到愉快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我們能記憶覺得好聽的音樂,往後甚至能在腦中重複播放旋律,這就是音樂藝術的神奇魔力。
在留聲機發明前,人們要將好聽的音樂留存下來,除了傳唱,就是仰賴將聲音視覺化的樂譜了。經驗豐富的音樂家只要讀看樂譜,就能在腦中想像實際彈奏時的旋律與聲音組合,由此可見,樂譜的確可作為一種間接具象化音樂藝術的方式。至於樂譜造形的鐵窗花,除了將音樂具體二維化,也映照出屋主對於音樂藝術的愛好。看到五線譜上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上下跳躍,相信就算沒學過視譜的朋友,也能感受樂音的高低律動。
我們曾拜訪的音符鐵窗花屋主,儘管不一定都是音樂家,但都對於音樂有著一定程度的喜愛。特別的是,這些音符鐵窗花大多透過五線譜與各種音符呈現旋律意象,並非符合樂理的正式樂譜。
比如台南中西區一間五十年老屋,老屋主不曾學過音樂,卻十分熱愛音樂,他在自建透天厝家中的每扇窗外,都裝上音符與五線譜的鐵窗花。老屋主過世後房屋閒置出租,恰巧由一位音樂家黎媽租下。黎媽跟我們分享當年看屋時的心情,她說身為音樂家,一看到窗上的樂譜鐵窗花,體內敏感的音樂細胞便跳動起來,她不自覺哼唱出音符鐵窗上的曲調(即使應該有五條線的樂譜只有四條線)。當她得知老屋主對音樂的熱愛之後,她更深感與此屋的緣分,於是租下此屋,房屋內外從此樂音迴盪,老屋主的音樂夢想更形圓滿。
另一扇音符鐵窗花,來自彰化員林一間四十多年的老房子。老房子坐落的巷弄間,左右兩排透天厝井然有序,從各家各戶門前的植栽和擺設,看得出生活環境維持得相當良好。還記得當時由於角度,一時間看不太出來鐵窗花的圖案,恰逢住在正對面的鄰居返家,兩夫婦非常親切,簡單跟我們聊過後,不知是他們人太好還是我們太幸運,竟然願意讓我們從他們家的陽台拍攝對面的鐵窗花。鄰居大姊說,社區裡住的都是在附近工作的公教人員,這棟老房子則是一位年邁音樂老師的故居。我們從陽台平視的角度欣賞鐵窗全貌,除了到音符之外,還看到兩邊用英文寫下圍繞著高音譜記號的「PIANO」、「MELODY」鐵窗字樣。雖然老師早已不住在這裡,仍依稀可聞老屋中傳出的琴音,想像屋內點著鋼琴譜燈,老師坐在學生旁示範彈奏的背影。
音樂符號造形雖簡單,卻意象鮮明,很多人家裡的鐵窗上都會加上幾個音符,簡單營造出音樂印象;事實上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也曾看過將完整樂譜製作出來的案例。位於台中大肚的這幅樂譜鐵窗花,除了符合樂理上的節拍與音律規則,樂譜鐵窗上還加註強弱記號,而且曲調旋律非常優美好聽。從網路資料上得知,住過這間房子的老奶奶曾說這是先生最喜歡的曲子,可惜實地探訪時原屋主早已搬遷,無法得知去向。我們一直以來試圖蒐尋曲名,並將照片在粉絲頁分享。許多網友依照樂譜彈奏錄製了各種版本的樂曲,我們也常在各場演講或是電視節目中播放,至今還是得不到解答,實在可惜。
※本文摘自《老屋顏與鐵窗花:被遺忘的「台灣元素」——承載台灣傳統文化、世代歷史、民居生活的人情風景》,作者/辛永勝、楊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