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曾被視作是「受迫害」的愛國者? 他如何透過操作形象登上大位
和墨索里尼一樣,希特勒也仔細考慮過如何向外界展示最好的自己。有一位資深追隨者建議他,鬍子要麼留好留滿,要麼就剃掉,他完全不為所動。「別擔心,」他說,「我這是在引領風潮。等一段時間後,人們會很樂意來模仿我。」後來小鬍子跟棕色襯衫都成了他個人的註冊商標。
希特勒跟墨索里尼一樣是個近視眼,但他從來不在眾人面前戴眼鏡。又因為擔心被警察認出來,所以一直在閃避攝影師,這點則跟墨索里尼不同。隨著他的名聲越來越大,眾人對他外貌的猜測增添了一種神祕感。直到一九二三年秋天,希特勒才同意海因里希.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為他拍照。霍夫曼不久後就成了該黨的官方攝影師。
最初拍的照片,他看起來表情嚴肅、眉毛揚起、雙唇緊閉,雙臂堅定地交叉在一起,顯示出一股純粹的決心和狂熱的意志力。這些照片在新聞界廣泛流傳,還被製成明信片和肖像照拿去賣。
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日,希特勒年滿三十四歲,對這位領袖的個人崇拜開始了。該黨的喉舌在頭版下標,稱他為「德國的元首」(Germany’s Fuhrer)。另一位早期的盟友阿佛烈.羅森堡(Alfred Rosenberg)稱讚希特勒是「德意志民族的領袖」,他寫道,希特勒在慕尼黑與眾多追隨者之間建立了一種「神祕的互動關係」。另一方面,希特勒其實非常清楚他的政敵稱他為煽動家、暴君、自大狂「阿道夫一世陛下」,他自嘲自己其實只是「一個鼓手和召集人」,只是一位等待基督的使徒。
這個自謙很虛偽。根據艾卡特的說法,他常看到希特勒不耐煩地在院子裡踱來踱去,大喊著:「我必須像基督進入耶路撒冷聖殿那般進入柏林,並且鞭打那些放債者。」為了仿效墨索里尼的做法,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他發動了一場政變,跟著衝鋒隊一起突襲了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館,並宣布跟一戰德軍參謀總長魯登道夫(Erich von Ludendorff)將軍一同組建新政府。當時軍隊並沒有加入叛軍。隔天警察很快就收拾了這場政變,希特勒被捕。
啤酒館政變(Beer Hall Putsch)以失敗作結。身陷囹圄的希特勒非常沮喪,但他很快又振作起來,意識到自己將成為烈士。廣泛的新聞報導讓他聲名遠播海內外。全國各地都有人送來禮物,甚至當地一些衛兵走進他的牢房時,還低喊了一聲「希特勒萬歲」。
審判他的那些法官很同情他,竟允許他將法庭作為宣傳平台,每家報紙都報導了他的發言。他出庭不是以被告的身分,而是原告,因為他認為威瑪共和國才是真正的罪犯。他承擔了這次政變的全部責任。「一切責任都由我擔,」他說,「如果今日我是以革命者的身分站在這裡,那也是一個反革命的革命者。反抗那些一九一八年的叛徒,一點也算不上是叛國罪。」有人說他只是一場愛國運動的鼓手,他對此嗤之以鼻:「我最初的目標可是要再高個一千倍……我想要摧毀整個馬克思主義。」
叛國罪的刑期意外地短,只有五年,後來又進一步減到十三個月,不過已足以讓希特勒有時間寫他的政治傳記。一九二四年耶誕節前幾天,他被釋放了,那時《我的奮鬥》(Mein Kampf)的大部分手稿已經完成。這本書在一九二五年夏天出版,但直到一九三三年才成為暢銷書。
《我的奮鬥》概括了希特勒在啤酒館演講的大部分內容。這個國家出現的每一個災難背後,無論是腐敗的議會制度,還是共產主義的威脅,都有猶太人插手的痕跡。他的訴求很明確:廢除《凡爾賽條約》(Versailles Treaty)、驅逐猶太人、懲罰法國、建設一個更偉大的德國,並且要為了擴展「生存空間」(Lebensraum)而侵略蘇聯。
但是同時《我的奮鬥》也寫出了希特勒傳奇的元素。他從小是個天才、求知若渴的讀者、天生的演說家、一個不得志的藝術家,被命運驅使去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他心中滿懷無與倫比的激情,使他說的話「像槌子一般敲開人心大門」。這個男人是上帝挑選來執行其意志的使者。正如一個親密的追隨者所言:希特勒是一個神諭者,一個會在夢中預言的「夢諭者」(Traumlaller)。
這位神諭者沉默了一段時間。因為巴伐利亞州禁止希特勒在出獄後公開說話。《民族觀察者報》被禁刊,他的黨也停止運作。雖然這些禁令大多在一九二五年二月就取消了,但直到一九二七年的宣傳海報上,還看得到元首嘴巴被膠帶封住的照片,上面寫著「禁止說話」。希特勒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受迫害的愛國者。
希特勒一踏出布滿飾釘的蘭茨貝格監獄鐵門之後,就開始尋求媒體曝光。霍夫曼正在外面等著為後人留下紀錄,但一名獄警威脅要沒收他的相機。希特勒在老城門前一輛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的腳踏板旁,堅定地望向鏡頭,他的鬍子修得整整齊齊,頭髮往後梳得服服貼貼。這張照片在世界各地刊出。
雖然外界聽不到希特勒的聲音,但他的身影遍及全國各地,霍夫曼在一九二四至一九二六年間共出版了三本圖文書。最後一卷名為《德國的覺醒圖文集》(Germany’s Awakening in Word and Image),書中將這位領袖描繪成一位救世主:「一個人從人群中站了出來,向世界傳達對祖國的愛之福音。」市面上開始出現一些海報,其中有一些畫著一群聽眾在等待救世主的出現。
※本文摘自《獨裁者養成之路:八個暴君領袖的崛起與衰落,迷亂二十世紀的造神運動》,作者/馮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