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皇帝使用的香爐 其中竟隱藏了「長生不老藥」的啟示

2021-05-20 10:54:15聯合新聞網 文/張經緯

圖/聯經出版提供
圖/聯經出版提供

秦皇漢武的永生夢


如果要問秦代和漢代有什麼共同點,有人會舉出「秦皇漢武」,用武功證明他們在開疆拓土方面的相似之處。另一部分是,他們都對神仙世界有著熱切的嚮往。具體來說,是對神仙世界的「長生不老」有著強烈的願望。

然而,追求長生的秦始皇,除了在陵墓中和他的兵馬俑大軍實現了兩千多年的「永生」之外,在現實世界裡只留下一個不足二十年就走向覆滅的帝國。漢武帝確實比秦始皇活得要久一點,但離永生還差了十萬八千里,他同樣沒有留給西漢一個國祚千載的根基,而是用財政赤字給王莽提供了一個表演的舞台。

追求永生的路途,如何給秦、漢帝國帶來無法逆轉的命運的?讓我們從一種非常獨特的文物——來自西漢的香薰爐說起。這種香爐的名字是博山爐。

博山爐上的仙境

西漢時期,出現了一種帶底座的香爐。它的底座就像電影裡出現的油燈的燈盞,上面的部分差不多和西柚或水蜜桃一般大小。香爐分成蓋子和爐座兩部分,中間是空心的,可以打開蓋子,在中間盛放點著的香料。

這種香爐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造型。爐座是湧起的波浪,層層疊疊地圍繞著中央,而它的蓋子就像是從大海中升起的一座仙山。在山谷間,隱藏著很多山洞,還有各種靈異生動的動物造型,比如猴子、兔子等,不仔細尋找還不一定能發現。點燃香爐裡的香料,會有煙霧從這些山洞中冉冉升起,爐蓋就像一座隱藏在雲端的高山。

這種香爐的創意,的確和傳說中的仙山有關。

戰國時期的著作《列子》中的〈湯問〉篇提到了五座神山,分別是岱輿、員嶠、方壺、瀛洲和蓬萊。前兩座神山後來沉沒了,只剩下方壺、瀛洲和蓬萊三座。即便如此,山上的景象仍然堪稱奇觀,比如「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最神奇的是,山上的景觀非常奇幻,「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就是說山上的建築都是由金玉製成,動物都是純白顏色的。最讓人羡慕的一點是,山上的樹木結出的果實能令人「不老不死」。山上居住的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這些神山本身則在海波中漂浮,據說底下還有「巨鼇」馱著,使之不至於沉沒。

方壺、瀛洲和蓬萊這三座傳說中的仙山,被統稱為博山。而以這些神山為原型製作的模型,自然就被稱作博山爐了。這些博山爐器物雖小,可不論是海波,還是山巒,以及山上的樹木、動物,甚至亭台樓閣和人物,都栩栩如生,讓人感歎其巧奪天工。

今天我們知道,這些神山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想像。但是,歷史上的人們未必知道,他們用瀛洲、蓬萊命名了中國東部沿海的諸多島嶼,在山東淄博還真有一個以「博山」為名的區域。這些,包括製造有著明確寄託的香爐,都表達了人們對神山降臨人間的渴望。

然而,秦漢時期確實有兩位著名的君主,並不滿足於香爐上的神山,他們打算竭盡全力探索這「不老不死」的仙境,而這也對其國家的未來產生了無法預見的影響。

圖/聯經出版提供
圖/聯經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如果文物會說話:打開博物館大門,看懂中國歷史》,作者/張經緯。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天安門清場前一刻 台灣記者看學生們的複雜情緒

當黑死病襲擊英國... 許多村莊被滅村、連神父也不敢主持喪禮

皇帝使用的香爐 其中竟隱藏了「長生不老藥」的啟示

利瑪竇結合東西美術技法大作!〈野墅平林圖〉所畫之地究竟在哪?

一張古地圖 說明鄭芝龍如何一度是中國的「海上國王」

熱門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