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李登輝直奔張女士家」
已故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之子徐淵濤下月將出版「替李登輝卸妝」一書,書中指李登輝總統與一位台北高校學長之妻「張女士」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婚外情,以下為書中所述這段感情的摘要:
張女士與李登輝之間,隨著時間醞釀的情愫,慢慢在兩人內心世界中發酵,兩人關係的微妙轉變,最後連張女士尚未成年的子女,都覺察到特異狀況。民國四十年代末期,李登輝和張女士最密切的那段時期,李登輝中午下班後,時常不回自己家,而直奔張女士家,張女士為他準備好菜飯,招待他用餐,再留他在家裡休息,服侍他睡午覺,到接近上班時間,再由張女士叫醒他,赴農復會上班。
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曾文惠第一次起疑,是陪李登輝帶著孩子,全家到張女士家裡作客。
那天,張女士表現出十分親熱的態度,拿了許多點心招待李登輝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小孩。
第一次到張女士家,曾文惠根本沒把此事放在心上;可是,去張女士家次數多了以後,她開始起疑心,為什麼每次她和李登輝聊天時,張女士總是巧妙走避,去逗弄她的孩子們,而只要曾文惠有事離開一會兒,張女士就隨即和李登輝在客廳一角竊竊私語。
疑惑愈積愈多,讓人鬱悶難解,曾文惠只好藉故去找一位老朋友寶貝姐聊天解悶,並把原委和寶貝姐訴說一遍;寶貝姐雖難掩驚訝之色,但也勸曾文惠:既然有不愉快的感覺,以後最好避免去張女士家,不就沒事了嗎?
但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一九六五年,李登輝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深造後某日,曾文惠突然跑到舍下求見我家父母,家父母(徐慶鐘夫婦)見她神情憔悴,似乎事態嚴重,與她闢室密談良久。事後我才得知,曾文惠和家父母談到激動處,曾經淚灑當場,數度哽咽。原來,曾文惠不知從那邊打聽到,張女士竟然也跟去美國,目的何在?她懷疑張女士遠涉重洋是去找李登輝。家父母見曾文惠越講越傷心、激動,只好一邊安慰曾文惠,一邊替她出主意。父親建議曾文惠,何不跟隨李登輝去美國,照顧他起居,就可放心了。
接到妻子要來「伴讀」的信息,李登輝當然只有被迫要求張女士離開美國,先行返台。
儘管「理」字站在曾文惠這邊,可是曾文惠終究脫離不了受日本教育婦女的思維;只要丈夫表現出強勢嘴臉,那怕小女子有天大的理依靠,她們都會任憑丈夫繼續我行我素,儘管理直氣壯,「歐巴桑」遇到「歐基桑」,偏偏沒辦法,所以,「千里尋仇」最後成了「千里侍奉」。
美國留學之旅,不知不覺讓李登輝重新調整了和曾文惠的互動關係,年近知命的李登輝,開始明白糟糠之妻不可棄的微妙,縱然兩年美國留學生涯,但西方紳士精神,從未取代他內心根深柢固的日本式大男人主義思維。他與張女士繼續交往,幾乎已到不避嫌之地步。
每天中午,李登輝只要不應酬,照例下班後就直奔張女士宅邸吃中飯,張女士和典型的日本婦女一樣,早將午餐的各色可口菜餚依序整齊擺好在飯桌上,服侍李登輝用餐。
除了李登輝,(李登輝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偶爾也會到張女士家做客,並留下喝酒進餐。
民國五十八年底,張女士高齡的婆婆過世,李登輝進出張女士宅邸,更較往日頻繁。民國五十九年二月,張女士的公子結婚,在張女士示意下,那時仍擔任農復會組長的李登輝,甚至坐上證婚人席次,不但是張女士長子的證婚人,還兼介紹人。
李登輝和張女士這段密切交往,一直到李先生被經國先生拔擢為台灣省主席,也就是民國七十年以後,大概李登輝認為自己地位日益顯赫,成為公眾人物,舉止更應拘謹小心,不得不和張女士保持適當距離。
恰巧,張女士為了孩子在美國的求學和發展,移民美國。如此一來,李登輝和張女士的親密交往,才在大環境的驅使下,畫下休止符。
【1999-12-24/聯合報/3版/焦點】
相關新聞
李登輝進軍生技 要配日本純種養台灣和牛
台裔日本國寶作家陳舜臣 差點與李登輝開書店
送別獨子vs.牽起孫女出嫁 李登輝在這裡的兩種心情
因為借了一本書 李登輝曾被憲兵帶走17小時
李登輝「你等會」被蔣經國欽點 真有其事?
李登輝那段25年的戀情…女主角稱被動 曾文惠赴美搶夫
看不出李登輝會從政 康乃爾老同學陳河田憶往
趕到車站送書錢 李登輝記憶裡的父親
李登輝追妻首封情書 署名「山頂人」
童年曾見佃農淚 李登輝家是小地主
李登輝有位賢內助 曾文惠自稱管家婆
獨子李憲文癌逝 李登輝差點去當牧師
李登輝:年輕時到過中國 看見很多山東大漢
忙公務少看電視 李登輝不曉得卜派死了沒
「李登輝生父是日本人」 監院網站撤報告
媒體爆李登輝媳 豪氣灑4億現金買房
「每天中午,李登輝直奔張女士家」
不讓李登輝見獨子最後一面?蘇貞昌:憑空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