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時心靈支柱 細數那些年的軍中情人
為提振軍人形象,國防部推出連續劇「最好的選擇」。這是繼民國100年「勇士們」後,軍方再度出資拍戲,在商業頻道播出。
9月1日,國防部與中華職棒合辦「守護者之夜」,是今年軍人節活動的高潮。為宣傳「最好的選擇」,由第二女主角、飾演軍聞社記者的安唯綾,搭配國軍楷模童偉松上尉開球。甚至上周的「莒光園地」,她也客串主持,創下藝人主持莒光日的首例。
出道於「超級星光大道」的安唯綾,近年與軍方合作頻繁,除多次演出莒光日單元劇,也曾參與抗戰紀念音樂劇,主持國軍文藝金像獎50周年晚會、國防部跨年官兵聯歡晚會,在軍中累積大批粉絲。PTT的「表特」(Beauty)版上對她的討論,很高比例都與莒光日有關。
為何成為近年最受軍方青睞的女星?政戰局文宣心戰處長陳育琳表示,國防部挑選合作藝人,必須考慮形象。過去的共事經驗,安唯綾的EQ、配合度與敬業精神,都給軍方留下良好印象,也樂見她成為「新軍中情人」。
● 第一位軍中情人 原來是她?
儘管女性從軍愈來愈多,但軍中的性別比例,至今仍是陽盛陰衰,過去更是「女生止步」。部隊生涯苦悶緊張,阿兵哥不分中外,如果有女明星前來勞軍,都是大家最歡迎的事情。幾十年來,國軍出現過哪些「軍中情人」?
聯合報系的「聯合知識庫」,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報紙資料庫。如果檢索「軍中情人」,第一位獲此頭銜者,不是從「君在前哨」就大獲歡迎的鄧麗君,而是主持莒光日「奮鬥人生」單元的王瑞玲,時間是民國77年8月27日的民生報。
「奮鬥人生」主題是專訪社會成功人士,王瑞玲訪問生動活潑,贏得「軍中情人」美稱。她表示,自己有時不按原先腳本,而以話家常方式,談些生活化話題。雖讓軍中長官有點緊張,不過弟兄們卻經常來信表達支持,讓她很欣慰。
王瑞玲大獲阿兵哥歡迎,當然也有外型上的優勢。民國80年,她拍攝官校招生宣導片,穿上連身飛行員,「突出」的胸圍,頓時成為眾人注視焦點。
● 莒光日成為「女神搖籃」
三軍官兵每周固定收看莒光日電視教學,課程內容吸收進多少,答案見仁見智,主持節目的女主播,卻是軍旅生涯的永恆回憶。
莒光日多年都是由華視承製,從李豔秋以來,多位主播都是由主持莒光園地出身。後來演變成「一文一武」,軍方與華視各派一人。華視主播朱國珍的妹妹朱國榮,是政戰學校81年班畢業的女軍官,因此曾出現姊妹同台,一起成為「軍中情人」的美談。
近年強調性別平等,莒光日主播不再清一色女性,有時是男女各一的「生旦搭檔」。軍職主播是由有意願的官兵報考,民國105年的國防部月曆,還以軍職主播們作為主角人物。
莒光園地的單元劇,要想對阿兵哥發揮潛移默化,宣導軍紀、保防的效果,女主角「顏值」當然不能低。除了安唯綾之外,林可彤、賴琳恩、阿諾、王湘瑩、楊可涵等,都曾擔任「莒光女神」,許多官兵也是透過莒光劇,才認識這些新生代女星。
● 鄧麗君去世 軍艦為她繫上黃絲帶
鄧麗君出道較早,沒有趕上媒體炒作「軍中情人」一詞的年代,但從民國60年代晚期以來,她無疑是在軍中人氣最高的歌星。民國71年在台視播出的「君在前哨」,鄧麗君花了一個月時間,前進金門戰地,造訪多個軍港、空軍基地,創下最早以個人身分拍攝電視勞軍專輯的紀錄。
大陸改革開放初期,鄧麗君成為民眾私下的共同偶像,「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然而鄧麗君始終堅拒前往大陸開唱的邀約,並積極參與1989年的天安門學運,更讓飽遭外交橫逆的政府,感到溫暖在心。
民國84年,鄧麗君在泰國猝逝。她生前曾造訪的海軍「綏陽」號驅逐艦,特別在艦橋上的信號台,綁上一條條黃絲帶、插上黃玫瑰,懷念這位永遠的情人。
國防部派出總政戰部副主任黃偉嵩中將,到靈前頒發陸海空軍褒狀,鄧麗君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藝人。
● 唱片業力推「軍中情人」 方季惟是箇中翹楚
早年的勞軍活動,都由國防部總政戰部與軍人之友社籌劃,演藝界基本上是配合。但在民國80年代,台灣經濟實力鼎盛,電視綜藝、唱片等娛樂產業,堪稱華人地區龍頭。許多唱片公司體會到,人數超過40萬的國軍,是極值得開發的龐大市場,因此主動與軍方聯繫,安排歌手到部隊勞軍,只要爭取到阿兵哥認同,走紅就十拿九穩。
靠軍中情人路線成功的歌手,方季惟堪稱箇中翹楚。民國80年9月15日的民生報報導,方季惟在成功嶺演出後,大群士兵擠在後台門口索取簽名,人潮多到差點失控,憲兵在一旁吹哨發出警告,她才得以解圍。
對於深受阿兵哥歡迎,方季惟曾在中廣節目中表示:「可能因為我的個性屬於羞澀內向型,外型卻又還滿健康的感覺,他們應該是喜歡我這樣的形象。」
民國82年10月1日,唱片業者與軍方合作,在成功嶺舉辦「軍中情人之夜」勞軍晚會,事前特別針對全基地官兵進行票選:「你們最希望看到誰來?」結果女歌手前三名是張清芳、方季惟、蘇慧倫;最喜歡的港星,冠軍周慧敏拿下近八成支持度,當天特地飛來台灣演出。
● 港星大舉來台 積極參加中華民國慶典
早年香港演藝界涇渭分明,各自力挺兩岸政府。支持國府的「自由影人」陣營,每年都組團來台參加雙十國慶。到了1990年代,隨著台灣錢淹腳目,跨海而來的港星愈來愈多。即使英國已與北京達成1997年移交主權的協議,但港星們仍然絡繹不絕,當然也不會錯過勞軍演出機會。
民國82年國慶晚會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劉德華穿上海軍白色常服,率領景美女中樂儀隊進場,向李登輝總統行撇刀禮。參與演出的港星,包括林子祥、郭富城等人。
同年,左營海軍基地舉行「永遠的英雄」勞軍晚會,成龍與王祖賢搭軍艦出港,利用微波傳送方式,和碼頭主現場連線。葉玉卿坐上橡皮艇,由陸戰隊蛙人高舉進場。葉倩文、周慧敏、郭富城、葉蘊儀、關之琳等,也都是勞軍晚會的常客,足跡甚至遠及金馬外島。
不只港星積極勞軍,甚至連來台拍連續劇的大陸女星,例如陳好、胡惠玲,也曾配合參加勞軍。這種事如果發生在今天,恐怕「對岸人士進入軍營」的罪名,就會讓國防部吃不完兜著走。
● 1997之後 港星不來了?
隨著1997年主權移交的逼近,成龍、劉德華等巨星級香港藝人,雖然還是經常來台,但對雙十國慶等政治色彩較重的演出,就逐漸開始迴避。
若說從此勞軍場子見不到港星,卻也不符事實。例如翁虹於1996年起,在台發展演藝事業,發行電影、電視與唱片,也積極參加勞軍活動,大獲歡迎,成功擺脫先前拍攝三級片的形象。比翁虹更晚來台的朱茵,1997年後同樣繼續活躍於台灣演藝界,同樣也積極經營軍中市場。民國88年的國軍官兵歌唱比賽,國防部還邀請她擔任代言人「金笙天使」。
● 勞軍晚會式微 是影劇式微的縮影
進入21世紀之後,不只是港星,連台灣本地明星,參與勞軍演出的頻率也大減。如今軍友社雖仍會在年節舉辦勞軍,但規模與卡司,都不能和當年相比。
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台灣娛樂產業的盛極而衰,以及大陸市場興起,幕前幕後人員大批前往對岸發展。例如過去主辦勞軍晚會的主力,是電視綜藝節目,逢年過節就安排到軍中出外景;然而隨著無線老三台走下坡,綜藝節目收視與收益大不如前,「前進軍營辦晚會」這種高成本手法,就愈來愈被強調「節省開支」所取代。
另一方面,國軍從86年起推動精實案裁軍,官兵人數逐年下降,其中政戰文宣部門正是被裁主力。國防部高層也覺得,過去「外務」太多,加上政治氣候影響,軍方勢力逐漸退出電視界,因此對於和影劇圈合作,包括勞軍晚會或支援拍片,都呈現「雪崩」式的下滑趨勢。
總之,整體經濟實力下滑,影藝產業逐漸沒落,才是「軍中情人」式微的主要原因。
相關新聞
少子化拚生育 台灣這福利遠遜大陸 護國媽咪很怨嘆
立院怎麼回事?吳斯懷竟「順時中」高嘉瑜被同黨狠噹
「花蓮王」成功回國民黨懷抱? 陰謀論竟扯到新冠病毒
疫情假消息鋪天蓋地…賴清德被冒用 竟出現陸版清德兄
228變823、謝雪紅變王雪紅...口誤之王 韓國瑜還是輸給他
大甲媽好傷心!該不該遶境吵成一團…看蔡英文、柯P去年怎麼黏牢牢
染疫恐隔離數千人 最可怕感染者是他們 抗疫服務到「崩潰」
追逐音速他最強! 超音速飛行第一人 最高齡的也是他
吳怡農找菜鳥院長 落選巨星為何老跑立院?
金小刀砍傅大王…多少年恩怨 源自藍營「魔戒」
救災英雄變口罩工 誰在剝削國軍? 賴帳慣犯竟是他
SARS那年害死了一個送行者 面對新冠肺炎,政府怎能再隱瞞…
2大懸案都搞丟錄音帶!情治單位這樣解釋合理嗎
斬首、反恐…陸戰蒙面特勤隊 國軍最悍部隊 神祕任務曝光
住公寓 開小車 沒西裝…「最平民」新科立委是誰?
國民黨前主席們算計太多!越選越弱 小心別再犯
菲律賓吃人夠夠! 七件事告訴台灣人要硬起來
怕死中國人了!北極圈到南極洲剉著等 這個國家連武漢包裹都不敢碰
疫情重創習近平地位?共機繞台的弦外之音
還記得那架「鯊魚嘴」飛機嗎?最後一位勇士離世的飛虎故事
立委迷風水…邱顯智辦公室擺這玩意 對門的邱議瑩毛毛的
恢復黨籍充滿爭議…傅崐萁何不看看這些人結局?
不只口罩、珍奶…史上8大亂 這個最厲害 神明都驚動了
醫療險理賠武漢肺炎嗎?3大關鍵決定命運…
滯留武漢台商包機返台 那些年專機都載回哪些人?
叫武漢人「去死」 恐慌助長霸凌 另種末日正籠罩武漢
託夢疫情?愛心口罩大放送 他的來源最神奇
國軍解口罩之亂!零經驗義務勞工 廠商打算這麼用…
國會版星光大道 立委紅毯秀原本差點被取消…
國會大風吹 公道伯掰了 水牛伯來了 新「喬王」是他
年前訂了40盒只送來10盒…基層診所也鬧口罩荒
誰會贏?國民黨主席之爭 這群人比韓粉關鍵
新國會周六開戰 藍軍這項搶第一 嚇到蔣萬安江啟臣
武漢肺炎 講真話竟遭罰!揭SARS真相英雄…也被消音
國民黨太老了?看看這些黨國大老 當年引領風騷時有多年輕
當年金門空戰8:0大勝共軍 國軍響尾蛇飛彈再進化!
深藍世家陳師孟 為何變深綠?當年扁、呂也為他頭大
誰讓台獨泡沫化?綠營大老答案竟是她
倫敦政經學院砸招牌!給小英的賀稿…喚俞國華總統
台灣人為何選舉都愛賭這味? 政壇打賭王每賭必輸卻花招最多…
別再嘆尾牙爛!政府這單位才心酸…連鼓掌都犯忌
吳敦義主席辭得扭捏 看看藍綠「前輩」們如何下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