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鳥仔腳、不夠man…瘦子把不到妹 用一張嘴自救

2018-03-01 11:00:00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專家建議,健康增重必須有恆心、耐力,每日紀錄體重變化。 記者黃安琪/攝影
專家建議,健康增重必須有恆心、耐力,每日紀錄體重變化。 記者黃安琪/攝影

減重雖是全民運動,但瘦子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苦惱。

「因為太瘦,穿短褲走在路上,都會被人指指點點」、「從小到大不覺得太瘦不好,遇到心儀的女生,才希望體型更有『男人味』」,不少網友說出身形過瘦的困擾。肥胖帶來健康危機,但吃不胖、過輕的瘦子,煩惱也不少。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國內18歲以上成人過重、肥胖比率達40%;另有一群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 Kg/㎡,屬於過輕的一群,這群人約占6.29%,有人刻意減重或是自小擁有「吃不胖」體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的門診雖以減重患者居多,但也有希望增重美化身材與穿著的患者。

別以為瘦就美 竹竿怎能變潮男

BMI過輕帶來的健康風險,不亞於肥胖。國健署指出,這類型的人相較有健康體位的人,更易產生骨質疏鬆、掉髮、注意力減退、貧血、飲食障礙及猝死風險。黃國晉也強調,體位過輕的人抵抗力較弱,生病後不僅增加住院風險,總體死亡風險也較高。

黃國晉說,過輕的人若不是刻意減重、罹癌、甲狀腺或自體免疫疾病、飲食障礙如厭食症等,老是吃不胖的體質,可能是身體代謝太好或消化道吸收不良導致,不僅會頻繁跑廁所,糞便量也較多。

胖子忌口怕肥 他們卻猛吃增重

過輕民眾若沒有特殊疾病或症狀多數不會來求診;臨床上希望增重的人,多是希望擺脫「竹竿」封號,希望身材稍加圓潤好看,或穿起衣服來更有型。

不過,卻也不乏有人以錯誤方式增重。馬偕醫院淡水分院健檢中心主任詹欣隆曾收治年輕患者,自行在家狂吃高熱量、高油的食物增重,雖然每攝取熱量達7700大卡,就能增加1公斤,但增加的全是脂肪而非肌肉,不健康的增重法,反而帶來高血脂、高血糖。

詹欣隆觀察,前來增重的患者多為30歲以下族群。根據統計,國內18歲以上BMI過輕的比率,同樣集中在18至24歲年輕層,女性更多於男性。

女性、體格嬌小、體重過輕、家族遺傳,都是骨鬆風險因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女性、體格嬌小、體重過輕、家族遺傳,都是骨鬆風險因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健康增肥教戰 別多脂肪少了肉

黃國晉說,在排除疾病因素導致的過輕後,健康增重的方式,須先檢視日常生活飲食熱量的攝取總量,設法增加且循序漸進,目標是增加肌肉而非脂肪。

詹欣隆建議,可從飲食和運動兩方面下手。調整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從正常飲食醣類攝取占50%至60%、蛋白質占15%,其餘為脂肪和微量礦物質的型態中,提高蛋白質攝取量到20%至25%,且配合運動讓肌肉合成。

研究也顯示,將健康體位BMI維持在22至23 Kg/㎡間最健康與長壽。國健署建議的BMI標準,則落在18.5至24 Kg/㎡間,以身高170公分計算,適宜的體重範圍介於53.5至69.4公斤。

延伸閱讀

節食讓你胖得更離譜!破解肥胖7宗罪

節食讓你胖得更離譜!破解肥胖7宗罪

體重直線升? 荷爾蒙失衡警訊

體重直線升? 荷爾蒙失衡警訊

防溜溜球效應!減重過快 易掉髮、疲倦…

防溜溜球效應!減重過快 易掉髮、疲倦…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女生看了尖叫…蜘蛛王子摘大獎 摸黑發現大祕密

護國舞小姐也怕 護膚按摩蒸發90%…特種行業防疫戰 花招百出

一場疫情…美國這項醫療科技爆紅 台灣其實早就有

蝙蝠滿身病毒為何沒事?這也是人類變衰弱的關鍵

各縣市防疫出奇「包」!口罩不稀奇 送這個也是醉了...

醫護被當瘟神拒送餐 熱心民眾看不下去:我免費送!

教召忍忍就過了?國防部赴美取經 以後恐非上課打靶而已...

疫情當頭藝人在家直播 意外挖出新的金雞母

不只全國酒測取消!驗屍先得過這關…司法界防疫毛毛的

防疫消毒被當賊? 民眾纏著問 清潔員理智線快斷掉

王子復仇後…星宇3航線慘剩1條 K董怎過這疫關

不想被肉搜! 疫調多一個小動作 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老師很想哭!家長一個動作 學校防疫做白工

立委御用中醫教防疫!熱水沖2穴道 免疫力UP

連假送暖?旅館住房多慘跌 自救怕難過疫情關

疫情延燒 他為何裝病?比隔離亂跑還可惡…

非法移工趴趴走身價反漲? 防疫難面對的殘酷現實...

救護車包滿保鮮膜?消防員防疫 就怕被患者「這句話」破功

殺頭生意有人做? 別人走避 他們仍闖疫區

發抗疫財?鍾南山身家驚人 全陸輿論炸鍋

大甲媽遶境都延期…嘉義這大型活動為何拒停辦?

被新冠肺炎害慘! 跨海為見女友家長 沒想到卻一去不回...

新馬路三寶 暗夜逆向「切西瓜」 竟是開這種代步車

鑽石公主號像超大培養皿…郵輪最容易中這2種病

港大教授管軼病毒預言全都中 當初網轟媒批 誰來還他公道?

開學抗疫大作戰!幼兒園熱像儀檢測 只有麥寮做得到

疫情大亂日韓行程…3關鍵決定旅平險賠不賠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軍機當禮車!最狂婚禮噴射艇掃街 拖拉機助攻

隔離也有典故?孔子傳下來的教學 讓順治皇帝救了後宮...

防疫酒精下周超商開賣 佛心價藏玄機「無法宣稱療效」

隔離、檢疫這點差很大!沒假沒藥沒得吃 你可以這樣做

國寶洪通再世?鐵牛車司機驚世之屋 看過的人都跪了...

疫情最慘受害者 明明是家人卻被摔死 活下來的快餓死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新冠病毒威力!京都、嵐山空成這樣 商家全跪了

新冠病毒不只傷肺!年輕男性被攻擊 這能力恐重傷

次氯酸水是抗疫神水?忽略這一點 效果不如漂白水

為何不能叫武漢肺炎病毒?資料庫一翻 竟撞名17病毒

集體被剃光頭抗疫! 女醫護含淚 還有更惱人的私密事

疫情延燒 全球「在家上班」超爽?有人很痛苦

幾度算發燒?開學防疫第一關 全台標準不一

熱門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0301】昭和16年落成 臺北車站拆除改建|美國駐華大使館關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