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社會衝刺:公投、兩岸、貿易戰…抓準關鍵字 勝過「背多分」
108年學測倒數不到4周,社會科如何考前衝刺?多位老師指出,此時應練習考古題,最好將5年內的學測試題重做一遍。社會科偏重時事題,此時可多翻報紙,將這一年的大事重新複習一遍,但要注意跟課本哪個單元有連結,藉此複習重要觀念。社會科近年考試難度「中偏易」,考生只要融會貫通,考高分並不難。
社會科兩大命題新趨勢 不能不知
1.跨科整合考題
台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指出,近年社會科崛起的新趨勢是跨科情境式素養考題。過去跨科可能是公民跨歷史、歷史跨地理,但今年首度出現橫跨公民、歷史和地理3科的考題。
如107學測的第64到66題,要考生憑一幅歐洲畫作、一張地圖和人類發展程度指數,回答橫跨3科的考題。遇到這種打破科目和章節的考題,考生千萬不要再死背,而是要融會貫通,將課本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永春高中地理老師林慧娟指出,今年學測社會考科地理考題仍以長文、照片、圖表題為主,旨在測驗學生有無擷取資訊與分析資料的能力。題組則出現跨歷史、地理、公民2或3科整合的試題,有評量學生統合社會科學習內容能力的企圖。
員林高中歷史老師王偲宇指出,大概在第60題以後,就會有與地理或公民整合、甚至3科整合的題組型試題。準備這些跨科整合型考題,考生例如可注意一帶一路的中共與東南亞、西亞、中亞等的歷史發展、地理環境、政經特色,以及台灣各時期歷史與地理環境、政治社會的變革等。此外,各國相關氣候會議協定、世界盃或奧運的相關議題,皆可融入3科,考生可以好好留意。
2.重視在地文化
永春高中地理老師林慧娟則指出,今年地理考題中的照片強調台灣鄉土地理特色,顯現命題愈來愈重視在地文化,並引導考生關懷鄉土。
舉例,今年學測第52到53題,用兩張台灣廟宇的外觀與內部圖片要學生答題。考生平常若無廟宇相關知識,答對題目並不容易。
三大答題秘訣 避免應考時卡住
1.看關鍵字
近年學測多元多變,經常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新題型。補教公民老師柯博文表示,考生要有心理準備,看到全新題型不要「愣在那裏」,要學會「不變應萬變」,用平常心對待每一個題目。如果題目敘述過長、不知重點在哪,就多看幾次、細細推敲找出關鍵字。
2.善用刪除法
林慧娟指出,遇到困難題,不妨從定義或邏輯解題,不符合定義與邏輯的選項先刪除,以提高答對機率。題組題的答題線索往往隱藏在主題幹或圖表內,所以答題時要有耐心細讀主題幹,並邊讀邊將關鍵字詞圈出,或將圖表中極端值或重要地物圈出以利解題。
3.將世界地圖置於腦中
此外,林慧娟建議學生,將世界地圖置於腦海中,便能快速地繪出各大洲相對位置,及重要經緯線分布(赤道、迴歸線、極圈、本初子午線等),以提供考題文本以外的解題線索。
社會科最常考時事 這些新聞非懂不可
1.地理科必懂時事:中美貿易戰、少子化
時事題一直是社會科的熱門考題,這幾年學測考題卻出現時事題減少的趨勢。林慧娟指出,去年地理科意外未見重要時事入題,但考生仍不可輕忽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畢竟之前皆會有時事為情境的考題出現。
她指出,地理科必須注意的國際時事包括:中美貿易戰對中、美甚至台灣有何影響;中國一帶一路策略的路線範圍及影響;美國把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兩韓和平會談、伊斯蘭世界戰亂所產生的難民問題、英國脫歐等政經議題。此外,全球極端氣候與帶來的環境災害,如澳洲大旱、加州大火、印尼海嘯、北海道強震與土石流、台灣中南部豪雨成災等等。
國內時事則有:桃園機場捷運、淡海輕軌等運輸革新帶來的效益;深澳燃煤電廠、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與彰化離岸風力電廠相關的能源議題與空氣汙染問題。考生須注意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現象與影響,以及該如何因應。
2.歷史科必懂時事:兩岸關係、新南向政策
王偲宇指出,歷史科時事重點包括兩岸關係、新南向政策、中美貿易問題、中國一帶一路、英國脫歐、東北亞與朝鮮問題、中東民族宗教難民問題、俄羅斯與歐亞各國的外交、氣候變化議題。
3.公民科必懂時事:公投、夾娃娃機
夾娃娃機是台灣近年興起的熱潮。廖翠雰認為,夾娃娃機熱涵蓋流行文化和經濟學、央行貨幣政策(大量生產硬幣)等,很有機會被選入考題。政府有意立法打擊假新聞,此一議題涵蓋「媒體識讀」,立法程序也跟政府體制、行政法規有關。而同婚議題涉及性別、人權和選舉制度、民法與刑法等,也是熱門考題。
廖翠雰建議,此次大選綁公投的所有議題,包括同婚、核食、深澳、空汙、東奧正名等,考生都須了解。公投議題涉及的中選會組織,考生也要注意。柯博文則認為,公投門檻降低造成的浮濫問題,考生須有所看法。
此外,中華電信的499之亂、衛生紙之亂,從民生問題橫跨經濟趨勢,柯博文認為可能入題。國際時事方面,英國的脫歐與倒閣、台灣近年失去了那些邦交國,考生都須注意。
考前大忌:做艱深試題
最後不到4周如何倒數衝刺,王偲宇指出,考生將4冊歷史課本的章節重點再快速複習一遍、並將過往整理的筆記重點再讀一遍、將先前的歷屆試題與模擬考題的錯誤之處再次練習、並確實弄懂題型觀念。他建議,考生儘量保持每天做20至30試題練習,保持印象與手感、不要去做太偏重瑣細記憶類或過於艱深的試題。
林慧娟指出,不妨練習近5年的學測考題,以加強擷取資訊與分析資料的能力。並將課綱中的重要地理概念(通常為課本中的粗體字,亦是命題主要的依據)瀏覽過一次,看是否能理解或說出其定義或重要內涵,如有不熟悉的,再去翻閱相關課程單元。
此外,每天花幾分鐘時間看看世界地圖,熟悉重要的國家、都市、山川等分布位置,往往也能提供解題線索。如還有時間,地理第1、2冊再精要地全部複習一遍;第3、4冊則對應重要時事的分布區域,挑選自己不熟的部分複習。
相關新聞
女生看了尖叫…蜘蛛王子摘大獎 摸黑發現大祕密
護國舞小姐也怕 護膚按摩蒸發90%…特種行業防疫戰 花招百出
一場疫情…美國這項醫療科技爆紅 台灣其實早就有
蝙蝠滿身病毒為何沒事?這也是人類變衰弱的關鍵
各縣市防疫出奇「包」!口罩不稀奇 送這個也是醉了...
醫護被當瘟神拒送餐 熱心民眾看不下去:我免費送!
教召忍忍就過了?國防部赴美取經 以後恐非上課打靶而已...
疫情當頭藝人在家直播 意外挖出新的金雞母
不只全國酒測取消!驗屍先得過這關…司法界防疫毛毛的
防疫消毒被當賊? 民眾纏著問 清潔員理智線快斷掉
王子復仇後…星宇3航線慘剩1條 K董怎過這疫關
不想被肉搜! 疫調多一個小動作 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老師很想哭!家長一個動作 學校防疫做白工
立委御用中醫教防疫!熱水沖2穴道 免疫力UP
連假送暖?旅館住房多慘跌 自救怕難過疫情關
疫情延燒 他為何裝病?比隔離亂跑還可惡…
非法移工趴趴走身價反漲? 防疫難面對的殘酷現實...
救護車包滿保鮮膜?消防員防疫 就怕被患者「這句話」破功
殺頭生意有人做? 別人走避 他們仍闖疫區
發抗疫財?鍾南山身家驚人 全陸輿論炸鍋
大甲媽遶境都延期…嘉義這大型活動為何拒停辦?
被新冠肺炎害慘! 跨海為見女友家長 沒想到卻一去不回...
新馬路三寶 暗夜逆向「切西瓜」 竟是開這種代步車
鑽石公主號像超大培養皿…郵輪最容易中這2種病
港大教授管軼病毒預言全都中 當初網轟媒批 誰來還他公道?
開學抗疫大作戰!幼兒園熱像儀檢測 只有麥寮做得到
疫情大亂日韓行程…3關鍵決定旅平險賠不賠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軍機當禮車!最狂婚禮噴射艇掃街 拖拉機助攻
隔離也有典故?孔子傳下來的教學 讓順治皇帝救了後宮...
防疫酒精下周超商開賣 佛心價藏玄機「無法宣稱療效」
隔離、檢疫這點差很大!沒假沒藥沒得吃 你可以這樣做
國寶洪通再世?鐵牛車司機驚世之屋 看過的人都跪了...
疫情最慘受害者 明明是家人卻被摔死 活下來的快餓死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新冠病毒威力!京都、嵐山空成這樣 商家全跪了
新冠病毒不只傷肺!年輕男性被攻擊 這能力恐重傷
次氯酸水是抗疫神水?忽略這一點 效果不如漂白水
為何不能叫武漢肺炎病毒?資料庫一翻 竟撞名17病毒
集體被剃光頭抗疫! 女醫護含淚 還有更惱人的私密事
疫情延燒 全球「在家上班」超爽?有人很痛苦
幾度算發燒?開學防疫第一關 全台標準不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