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想凍齡防失智! 重點在一個超簡單動作
近年健康手環成為流行配件,但手環顯示的數據這麼多,到底怎樣算健康?陽明大學、台北榮總、國家衛生研究院、富邦人壽合作,長期紀錄台灣50歲以上樂齡族真實的生活狀態,建構出台灣第一個高齡健康風險評估模組,希望根據穿戴式裝置數據,就能做出精準的健康風險預測。
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此研究耗時三年,完整蒐集320位平均66歲雙北居民穿戴裝置長達一年的數據,以及一年前後之身心功能檢測結果,根據人工智慧分析,這些人可分為三個族群。
豹型人 體脂肪較不易增加
陳亮恭表示,首先是豹型人,他們不分平日假日,平均每天走路步數都高於1萬步,假日不低於三千步,約占三成。豹型人一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且體脂肪較不易增加。陳亮恭說,50歲後增加的體重大部分都是脂肪,體脂肪上升風險減少,對於樂齡族格外難得且重要。
貓型人 屬於維持現狀型
其次是貓型人,占四成,比率最高,他們平日或假日的步行步數介於三千至一萬步,身心狀態在一年後的變化不大,屬於維持現狀型。不過,陳亮恭提醒,短時間觀察,豹型人和貓型人的健康風險沒有顯著差異,但如果拉長追蹤更多年,貓型人還是略輸豹型人。
河馬型 未來失智風險較高
最令人擔心的是河馬型人,也占三成。陳亮恭說,河馬型人平日步行步數低於一萬步,假日步數都低於三千,追蹤一年發現,他們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2%,未來失智風險較高。陳亮恭說,這型人較多的是50多歲的高年級上班族,可能平常工作太累,假日根本不想動。
為何光靠步數就差這麼大?
為什麼光是看步數多寡,健康風險差異就這麼大?陳亮恭說,研究顯示,每天多走一千步,就能讓一年後衰弱風險下降24%,讓走路變慢的風險降低23.5%。步數越多,握力下降風險減少28至44%,且體脂肪上升風險降 19%。每天多走一公里,成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個案的風險可以降低九成,也能降低失智風險。
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型,是為了明白自己該怎麼做會更好。針對豹型人,陳亮恭建議要注意預防跌倒和運動傷害,並且嘗試更多元的活動,以創造全面的健康效益,例如桌遊可以維持認知、舞蹈可以練習協調和平衡感。
河馬型 不需強迫突增活動量
貓型人可以試著逐步加強運動強度,或持續累積步行步數,慢慢進化成豹型人。河馬型人不需要一下子就逼自己要增加很多活動量,但可以至少先提升到每天三、五千步以上,以晉級貓型人為第一階段目標。
建立具實證基礎的高齡健康風險模組,是幫助人精準找到可行健康策略的開始,還要長期落實日常生活中,才能一點一滴逐步累積健康資產。
啟動自己的50+健康方程式
陳亮恭建議從下列四點開始,著手啟動屬於自己的50+健康方程式。
一、步行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每日多走1,000步,一年後身體衰退速度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
二、戒菸
研究顯示抽菸對動脈硬化程度影響遠高於其他健康指標。菸品中的尼古丁成分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一旦引發血管阻塞或破裂將造成中風,建議抽菸民眾勇於戒菸。
三、好眠:失眠是警訊 要盡早處理
建議掌握「飽」和「沉」二字訣。研究結果顯示,睡眠狀態好且固定者,握力下降的風險減少24%、體脂肪上升風險減 32%;睡眠時間充足且深沉者亦不易產生憂鬱情緒。反觀睡眠不足者,則較易導致肥胖、免疫功能失調等不良健康狀況。失眠是身心靈健康的警訊,須格外重視並尋求醫療專業協助。
四、營養:體重過輕 恐骨鬆、免疫力降
維持均衡營養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但瘦未必健康,特別是50歲以上女性,體重過輕會提高身心功能衰退風險。建議切勿毫無節制的減重減脂,否則將可能帶來骨鬆、免疫力下降、貧血等病徵。
此研究也發現,光是穿戴健康裝置這個行為本身,便有助於自主健康管理。陳亮恭指出,這些長者穿戴健康手環一年後,平均體重增加半公斤,收縮壓降約5毫米汞柱,已相當於一顆降血壓藥的效果還有步速增加0.1公尺/秒,衰弱程度下降,憂鬱症狀下降,營養狀況改善,顯示穿戴式裝置的使用,就有促進人們積極改善生活型態的效果。
相關新聞
女生看了尖叫…蜘蛛王子摘大獎 摸黑發現大祕密
護國舞小姐也怕 護膚按摩蒸發90%…特種行業防疫戰 花招百出
一場疫情…美國這項醫療科技爆紅 台灣其實早就有
蝙蝠滿身病毒為何沒事?這也是人類變衰弱的關鍵
各縣市防疫出奇「包」!口罩不稀奇 送這個也是醉了...
醫護被當瘟神拒送餐 熱心民眾看不下去:我免費送!
教召忍忍就過了?國防部赴美取經 以後恐非上課打靶而已...
疫情當頭藝人在家直播 意外挖出新的金雞母
不只全國酒測取消!驗屍先得過這關…司法界防疫毛毛的
防疫消毒被當賊? 民眾纏著問 清潔員理智線快斷掉
王子復仇後…星宇3航線慘剩1條 K董怎過這疫關
不想被肉搜! 疫調多一個小動作 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老師很想哭!家長一個動作 學校防疫做白工
立委御用中醫教防疫!熱水沖2穴道 免疫力UP
連假送暖?旅館住房多慘跌 自救怕難過疫情關
疫情延燒 他為何裝病?比隔離亂跑還可惡…
非法移工趴趴走身價反漲? 防疫難面對的殘酷現實...
救護車包滿保鮮膜?消防員防疫 就怕被患者「這句話」破功
殺頭生意有人做? 別人走避 他們仍闖疫區
發抗疫財?鍾南山身家驚人 全陸輿論炸鍋
大甲媽遶境都延期…嘉義這大型活動為何拒停辦?
被新冠肺炎害慘! 跨海為見女友家長 沒想到卻一去不回...
新馬路三寶 暗夜逆向「切西瓜」 竟是開這種代步車
鑽石公主號像超大培養皿…郵輪最容易中這2種病
港大教授管軼病毒預言全都中 當初網轟媒批 誰來還他公道?
開學抗疫大作戰!幼兒園熱像儀檢測 只有麥寮做得到
疫情大亂日韓行程…3關鍵決定旅平險賠不賠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軍機當禮車!最狂婚禮噴射艇掃街 拖拉機助攻
隔離也有典故?孔子傳下來的教學 讓順治皇帝救了後宮...
防疫酒精下周超商開賣 佛心價藏玄機「無法宣稱療效」
隔離、檢疫這點差很大!沒假沒藥沒得吃 你可以這樣做
國寶洪通再世?鐵牛車司機驚世之屋 看過的人都跪了...
疫情最慘受害者 明明是家人卻被摔死 活下來的快餓死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新冠病毒威力!京都、嵐山空成這樣 商家全跪了
新冠病毒不只傷肺!年輕男性被攻擊 這能力恐重傷
次氯酸水是抗疫神水?忽略這一點 效果不如漂白水
為何不能叫武漢肺炎病毒?資料庫一翻 竟撞名17病毒
集體被剃光頭抗疫! 女醫護含淚 還有更惱人的私密事
疫情延燒 全球「在家上班」超爽?有人很痛苦
幾度算發燒?開學防疫第一關 全台標準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