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經濟火了上千年 從這個朝代開始…連皇帝都愛上
「外送經濟」在兩岸都很火熱,但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外送」的概念和行為可追溯到唐宋兩朝,甚至連皇帝也愛點外賣。
對現代人來說,辛苦上班一天後,下班根本沒有煮飯的動力,好在只要打開手機,動動手指,沒多久就有外送員來敲門,送上美味餐點上桌開吃。如此方便省事的送餐方式,正在改變現代人的飲食習慣。
●清明上河圖 店小二送外賣
然而,據香港01「行走中國」報導介紹,這種方便的外賣服務,並非現代人的專利,早在千年前的唐代、宋代就已出現提供餐點外送服務。甚至在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就能看到一位繫著圍裙、手上拿著碗,正趕著送外賣的店小二!
據報導,唐朝期間,士人間已有類似今天的餐點外帶服務。
●帶鍋碗瓢盆 唐人裝菜回家
據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國史補記」載:「德宗(779-805年在位)非時召吳湊(730-800年)為京兆尹,便令赴上。湊疾驅諸客至府,已列筵畢。或問曰:『何速?』吏對曰:『兩市日有禮席,舉鐺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饌,常可立辦也』。」
雖然時間緊迫,但吳湊依然在客人到來前備好酒席,這也顯示,唐代的士人階層已有帶著鍋碗瓢盆去酒樓,把預先訂好的飯菜外帶回家的習慣了。
與之前朝代不同,自古相沿的坊市分離制度在宋朝時已被打破,產生了坊市合一的新興城市格局,住宅區與商業區混合的形式,再無營業時間與場地的限制,任何地方都可開設店鋪,造就了宋朝豐富的飲食文化。
而城市庶民美食文化興起,街頭上的小吃,連皇帝都非常熱愛。
●宋孝宗愛外賣 小費給超多
據宋代文人周密(1232-1298年)的著作「癸辛雜識別集.德壽買市」載:「隆興間(1163-1164年),德壽宮與六宮並於中瓦相對,令修內司染坊,設著位觀,孝宗(1162-1189年在位)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燈買市。簾前堆垛見錢數萬貫,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貫者,犒之二貫。時尚有京師流寓經紀人,如李婆婆魚羹、南瓦張家圓子之類。」
這說的是,宋孝宗曾於隆興年間的一次燈節中,點了外賣「李婆婆魚羹」、「南瓦張家圓子」,還給了不少小費。
連皇上都愛點外賣,民眾當然也跟風流行,據「東京夢華錄」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代表宋代居住在汴京的小康家庭,已經習慣購買外食,很少自己下廚開伙了。
有學者統計,「東京夢華錄」共收錄了100多家店鋪,各餐館依等級可細分為「正店」、「腳店」與「分榮」。
正店即是大酒樓,多為有身分地位的人提供消費,但沒有外賣服務。腳店為中上等級的餐廳,雖有外賣服務,但要達到一定金額,店家才願意外送。分榮則相當於今日的小吃店,不僅有外送服務,還隨傳隨到。
●宋代外賣超火 三方式宅配
既然商業發達,餐飲經濟火爆,還能外送,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沒有手機,宋代人如何「下單」叫外賣?
報導指,宋代人點外賣有三種方式:一是家丁採買,由家丁前往飯館、酒樓點菜後,由專人送至家中再付錢,相當於今日的貨到付款。二是約定送餐,與店家簽下長期的外賣合同,店家定期定時將美食送至客戶家中。
第三種是上門兜售,因為宋代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內娛樂場所林立,也聚集不少民眾,此時店家就會將事先準備好的餐點帶去現場叫賣。
今天穿梭在兩岸大街小巷的外送員,基本配備都是摩托車,還有保溫袋,雖然宋朝的外賣員只能依靠雙腿奔走送餐,但當時已有飯菜的保溫技術。
●「溫盤」裝餐點 藉熱水保溫
宋代盛裝外賣的容器稱為溫盤,又稱為暖盤,有上下兩層,中間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向中間夾層倒入熱水,就能達到保溫效果。再將裝有餐點的溫盤,放入便於攜帶行走的長形「食盒」中,就是宋代外賣員的標準配備了。
由此可知,近年在兩岸相當火熱的外送經濟,其實是千年之前、中國古代商業行為之一,且不僅是外賣模式,就連餐館分類、點餐方式,甚至是食物保溫方法等,都相當有現代感,完全想像不到是千年前的社會樣態。
也許未來有人發明時光機,讓我們回到宋代看一看汴京的風采,也能叫個「宋代外賣」,看看是否也能半小時送達。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女生看了尖叫…蜘蛛王子摘大獎 摸黑發現大祕密
護國舞小姐也怕 護膚按摩蒸發90%…特種行業防疫戰 花招百出
一場疫情…美國這項醫療科技爆紅 台灣其實早就有
蝙蝠滿身病毒為何沒事?這也是人類變衰弱的關鍵
各縣市防疫出奇「包」!口罩不稀奇 送這個也是醉了...
醫護被當瘟神拒送餐 熱心民眾看不下去:我免費送!
教召忍忍就過了?國防部赴美取經 以後恐非上課打靶而已...
疫情當頭藝人在家直播 意外挖出新的金雞母
不只全國酒測取消!驗屍先得過這關…司法界防疫毛毛的
防疫消毒被當賊? 民眾纏著問 清潔員理智線快斷掉
王子復仇後…星宇3航線慘剩1條 K董怎過這疫關
不想被肉搜! 疫調多一個小動作 保護別人也保護自己
老師很想哭!家長一個動作 學校防疫做白工
立委御用中醫教防疫!熱水沖2穴道 免疫力UP
連假送暖?旅館住房多慘跌 自救怕難過疫情關
疫情延燒 他為何裝病?比隔離亂跑還可惡…
非法移工趴趴走身價反漲? 防疫難面對的殘酷現實...
救護車包滿保鮮膜?消防員防疫 就怕被患者「這句話」破功
殺頭生意有人做? 別人走避 他們仍闖疫區
發抗疫財?鍾南山身家驚人 全陸輿論炸鍋
大甲媽遶境都延期…嘉義這大型活動為何拒停辦?
被新冠肺炎害慘! 跨海為見女友家長 沒想到卻一去不回...
新馬路三寶 暗夜逆向「切西瓜」 竟是開這種代步車
鑽石公主號像超大培養皿…郵輪最容易中這2種病
港大教授管軼病毒預言全都中 當初網轟媒批 誰來還他公道?
開學抗疫大作戰!幼兒園熱像儀檢測 只有麥寮做得到
疫情大亂日韓行程…3關鍵決定旅平險賠不賠
新冠病毒進化更聰明!不僅能像F22戰機匿蹤攻擊…
軍機當禮車!最狂婚禮噴射艇掃街 拖拉機助攻
隔離也有典故?孔子傳下來的教學 讓順治皇帝救了後宮...
防疫酒精下周超商開賣 佛心價藏玄機「無法宣稱療效」
隔離、檢疫這點差很大!沒假沒藥沒得吃 你可以這樣做
國寶洪通再世?鐵牛車司機驚世之屋 看過的人都跪了...
疫情最慘受害者 明明是家人卻被摔死 活下來的快餓死
防疫量體溫學問大!如何快又準?幾度算發燒?
新冠病毒威力!京都、嵐山空成這樣 商家全跪了
新冠病毒不只傷肺!年輕男性被攻擊 這能力恐重傷
次氯酸水是抗疫神水?忽略這一點 效果不如漂白水
為何不能叫武漢肺炎病毒?資料庫一翻 竟撞名17病毒
集體被剃光頭抗疫! 女醫護含淚 還有更惱人的私密事
疫情延燒 全球「在家上班」超爽?有人很痛苦
幾度算發燒?開學防疫第一關 全台標準不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