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登月「孵蛋」 太空移民夢 全靠你也養過的牠
中國大陸登月工程有重大進展,探測器「嫦娥四號」1月3日上午10時26分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並透過先前發射的中繼星「鵲橋」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這對於人類探月到底有多大意義?陸媒「觀察者網」整理出十大看點,全方位揭秘嫦娥「盲降」的意義。
看點一:為什麼選擇探測月球背後?
地球上每天都有無數人舉頭望明月,但極少有人意識到,從他們第一次看到月亮至今,除了月亮「形狀」(月相)的變化,月球表面的「圖案」其實從來沒變過,甚至最早人類遠祖古猿看到的月亮和今人並無區別。
由於月球自轉一周與繞地球公轉一圈的時間相同,人類永遠只見到月球「同一面」。月球背面是永遠背對著地球,也被人稱之為「黑暗面」,但其實月球背面也會照得到陽光,只是地球人看不到。
看點二:為何美蘇冷戰時期辦不到?
人類月球探測、甚至人類航太的巔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羅登月工程,它留下了載入史冊的三句話: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過:「我們要在這個十年結束前,把太空人送上月球,再安全送回來」,「我們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
經過無數航太人的努力,終於在1969年7月20日,由阿姆斯壯說出最著名的那一句:「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但是,所有的阿波羅載人任務、甚至蘇聯和美國的其他無人著陸月球任務都集中在月球正面,對這裡人類已經了解得非常多。
之所以一直探測正面、在正面著陸,卻從不去月球背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費問題」。因為美蘇太空競賽逐漸變成「耗資不菲但收穫有限」,於是先後放棄了月球探測。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登月艙原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準備發射一顆月球中繼衞星,最終因經費問題改為在月球正面著陸。
看點三:月球背後探測會給科研界帶來什麼?
1.月球背面幾乎全是環形山/隕石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形成原因和目前的情況只有理論解釋,缺乏實地驗證;
2.月球背面南極─艾托肯盆地,是太陽系第二大超級隕石坑,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號就發現這裡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況;
3.嫦娥四號實際著陸地點在月球背面「南極─艾托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它以錢學森的恩師名字命名。這裡經過強烈碰撞,極可能曾經被熔岩淹沒,各類物質含量豐富,保留了月球最深層的秘密;
4.「月球上氦3能量開發可供人類能源需求XX萬/億年」的說法,相信大家已經聽多了,而理論上月球背面環境更容易產生氦3;
5.月球背面有天然的「遮罩」,沒有任何來自地球的輻射干擾,這意味著它有著無比完美的安靜環境做天文觀測;
6.月球背面的月壤也極有可能與正面大不相同。
看點四:著陸區域有多複雜?
月球背面隕石坑密布、尤其「南極─艾托肯盆地」盆地的地形和高程圖異常複雜,對各種配合著陸感測器的系統要求很高。「馮卡門撞擊坑」環形山屬於其中一塊核心區域,對嫦娥四號而言,相當於翻山越嶺來找它。
看點五:月球背面擋住了,訊號怎麼傳送?
既然月球擋住了背面,就要有一顆中繼衛星,支援著陸器和全程信號。從1960年代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就一直在設想、論證,但從未實踐過。
2018年5月,中國大陸成功部署「鵲橋號」中繼衛星,在月球背後6.5萬公里之外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它將全程見證嫦娥四號的探測過程,也將負責嫦娥四號的全程通信。
看點六:為什麼4天就到月球,還遲遲不著陸?
嫦娥四號在2018年12月8日就出發,使用大陸目前深空探測的最強火箭長三乙改III型。3.8噸重的它僅花了4天14時16分就完成發射、軌道校正、近月制動、進入工作軌道,是四次主要任務中最短的一個。但依然等到了2019年1月3日才進行著陸任務。
為什麼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呢?
是為了等待時機。
月球被潮汐鎖定,自轉與公轉相同,導致它的一天就是一年,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換做地球時間就是近14天交替的白天黑夜。在進入月球軌道後,嫦娥四號一邊測試儀器,一邊等待月球進入白天,畢竟它的主要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另一方面,由於降落地點處於南極附近,它需要逐漸調整軌道傾角才能經過這裡,比較耗時。同時,也要等待太陽光照在月球的角度達到理想的狀態,這樣所有的地貌都會有比較清晰的陰影,最大程度輔助光學設備選擇並定位著陸地點。
看點七:嫦娥四號著陸怎麼「走位」?
由於降落的難度大大增加,嫦娥四號的著陸方式也將作出改動。由於著陸地的獨特地貌特點,它的避障需求遠高於其他著陸任務。
可以看出,在進入準備階段後,嫦娥四號的軌跡不降反升,而後進入一個幾乎要實現長距離垂直下降過程,期間完成避障、懸停、精避障、緩速降落全過程,難度極大。
看點八:嫦娥四號的能量怎麼來?
採用太陽能電池板和充電電池組合,是很多月球探測器的基本配備。在(月球)白天,月球上太陽能極其充沛,太陽能電池板充電,剩餘電能儲蓄下來,所有系統正常工作。晚上能量不足,只能冬眠或降低工作強度。
為應對夜晚過低的溫度,探測器還需要攜帶放射性同位素元素鈈-238,它的半衰期長達88年,會源源不斷釋放熱量,做保溫用,嫦娥三號即是如此。與此同時,它的熱量也可收集起來用以發電,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核電池」。
而在嫦娥四號上,中國將首次實驗自己的「核電池」技術。儘管它不是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但這個突破已經意義重大。
看點九:人類準備移民月球?
嫦娥四號原本是嫦娥三號的備份版本,但嫦娥四號對月球車進行了一定改進,以期延長使用壽命。太陽能帆板系統也升級為高效三結砷化鎵材料,能量來源更強勁。
嫦娥四號上還搭載著一個重約3公斤的鋁合金容器,容器中裝有將把馬鈴薯、擬南芥種子和蠶卵送到月球表面。這些卵將孵化成能產生二氧化碳的蠶,而馬鈴薯和擬南芥種子則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科學家希望能在月球上建立一個「迷你月球生態園」。
看點十:國際太空合作大突破
嫦娥探月工程作為中國大陸大型科學研究專案,在擴展航太國際影響力、甚至直接促進國際合作方面的意義是無可取代的。在科學方面,低射頻電探測儀是與荷蘭合作,月表中子與輻射劑量探測儀是與德國合作,中性原子探測儀是和瑞典合作,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是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因而,嫦娥四號不僅是中國大陸的,更是全世界的。它的科學和工程意義,對整個人類而言都是重大突破。
相關新聞
為國抗疫還被收隔離費…副鎮長丟官 誰該付錢輿論還在戰
台灣是防疫模範生!CNN大讚:這10點全世界都該好好學
SARS、MERS到新冠...疫苗為何難產 病毒學家一句話告訴你
打臉官媒抗疫暖新聞 醫界蔡康永爆紅…只因說實話
伊朗疫情為何慘重?宗教舔舌傳統太難禁…
這些人要注意了 得流感可能比得新冠肺炎更要命
蝗災該怎辦?古代牧鴨滅蝗 為何這次無效?
美3千萬抗疫邊緣人?這職場文化怎擋瘟疫
抗疫護士的卑微心願…想要個男友 條件開出網暴動
疫情吹高官危!美吹哨者被威脅、衛生機構遭禁言…
義大利疫情怪象!病毒引爆心魔 重災區外民眾更剉
沒染疫卻被送進重症室?醫師知道原因快崩潰了
中日關係變好不是因為疫情!是一個男人跟一場戰爭
武漢版「愛在瘟疫蔓延時」...她的一雙眼,治癒了他的新冠肺炎?
南韓疫情失控!新天地教會這奇特想法 闖了大禍
大陸黑科技防疫…效果還不知 為何國外已喊讚
機票漲10倍 2大關鍵因素...韓國人仍搶去大陸避疫
隔離嚴謹專家猛讚 新加坡防疫…2原因台灣學不來
陸「咳嗽發燒」 才發現這些頂級賽事淘金滿分、應變0分
上崗就賞3萬1!鴻海重金拚復工率 為何專家卻超不樂觀?
疫情太可疑!1名研究員生死 為何大陸瘋狂熱議?
印尼為何零疫情?衛生部長解玄機…但你未必做得到
肺炎讓全世界都反中?日本民眾這些話 讓台灣立場好尷尬...
靠它殺病毒?川習說撐到4月有好事 卻忘了一件事
只因「黃皮膚」就被打?以防疫為名的歧視 歐美正在上演
新加坡防疫零容忍…為何仍淪重災區 原因竟跟反送中有關
全球防疫致命破綻!當年登革熱死逾千人 這國政府被點名...
新冠肺炎三周定生死!封城後中共開始強調「網格化管理」
明星穿進奧斯卡的禮服…多數還給設計師 就她全買下來
防疫防到走火入魔?為求安全互相舉報 外來人口流落街頭...
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外貿原料全靠鄰居 北韓哪來的底氣?
武漢封城記:囚居海鮮市場旁 一個動作救了他全家
日人超不爽安倍!2件事 他做法和蔡政府一樣…
小民買不到 大官隨便拿?肺炎爆發的推手 原來在這裡...
歧視比疫情更猛 這些國家正在助長偏見…
哈利梅根可能住這 居民被教「像養貓一樣對待他們」
脫歐漁權戰開打 英寸土不讓 和攸關國威的這4字有關
當新型病毒席捲城市...9成病原體未記錄 BBC:災難才剛開始
五大門派傳祕招!居家防疫獨門好康 外面享不到
拿武漢肺炎歧視黃種人!歐洲霸凌總動員 無法想像…
繳回英王室頭銜…為何哈利吃3大虧?算給你聽
韓片寄生上流難賣座?原來美國人有「2.5公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