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發言人7大秘密 最硬那位在台最有名
大陸國台辦例行記者會昨天出現新的發言人朱鳳蓮,她是繼范麗青之後,國台辦第二位女性發言人。朱鳳蓮昨日一上場,便以閩南語和客家話向台灣鄉親打招呼,展現親和力。盤點國台辦歷任七名發言人,最為台灣人所熟悉的莫過於首位發言人張銘清,拜當時全民大悶鍋節目邰智源模仿的「張名清」所賜,張銘清在台灣打開知名度,而這個「張名清」就連本尊也叫好。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不僅在大陸具有高知名度,也是台灣民眾最為熟悉的對岸官員。迄今共有張銘清、李維一、楊毅、范麗青、馬曉光、安峰山,再加上昨天「初登場」的朱鳳蓮共七位發言人。這七名發言人風格各異,所展現出的態度和口氣,也映照出當下兩岸局勢和緩或緊繃狀態。
首先回顧張銘清,張銘清從人民日報福建站基層記者做起,1993年進入大陸涉台體系,2006年起,先後擔任國台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主任助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等。
他擔任國台辦新聞局局長兼發言人階段,台灣政黨輪替,扁政府上任,兩岸關係可說是驚濤駭浪,當中還歷經中共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因此,張銘清的發言風格不僅嚴肅且強勢。張銘清曾向陸媒表示,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身為國台辦發言人,首要任務是「反對和遏制台獨」,因此在發言內容上對「台獨分裂的批判、鬥爭比較多一些」。
張銘清 成了「全民大悶鍋」粉絲
張銘清嚴肅的發言語氣、鏗鏘有力手勢,被台灣模仿節目《全民大悶鍋》相中,在台灣也開起了國台辦記者會,由藝人邰智源模仿「張名清」,一舉一動「神還原」維妙維肖,就連張銘清本人也成了節目的忠實觀眾。
更超展開的劇情還有,張銘清萬萬沒想到因為「張名清」,他在台灣具有高知名度,許多人看到他興奮地表示「終於見到本尊」。張銘清曾透露,第一次在北京見邰智源時,邰智源一見面就給他鞠了個躬,不好意思地說「我在台灣醜化你了」,張銘清回說,「你比我年輕那麼多,是美化了我的形象,應該感謝你替我做宣傳,我還沒有給你廣告費呢!」
李維一 溫文爾雅 不慍不火
與張銘清同時期的發言人還有李維一,張銘清屆齡退休後,由李維一接任新聞局長,與當時的副局長楊毅共擔發言人之責。李維一的風格溫文爾雅,語氣不慍不火;至於楊毅,外界對他評價是「靈活」、「反應快」,見招拆招,往往能化解尖銳提問。
楊毅 台灣也有個「分身」
楊毅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子,上任時42歲,在大陸官員中算是相當年輕,講話方式也較為幽默。曾在談到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話題時,開玩笑表示「目前團團、圓圓身體健康,生活愉快,相處和諧,整裝待發,請台灣同胞放心」。
楊毅在台灣也有「分身」,模仿出名的藝人陳漢典和他簡直就像是「撞臉」般的神似,也因此,繼「張銘清」後,台灣的模仿節目中又多了一個「楊異」。
范麗青 曾是首批來台採訪記者
范麗青則是國台辦首位女性發言人,出身新華社,是首批於1991年來台採訪的記者。她來自福建泉州,能說一口流利閩南語,這也是她的優勢。
馬曉光 對台談判經驗豐富
現任發言人馬曉光於2013年底接掌新聞局,此前擔任海協會祕書長兼綜合局長,對台協商和談判經驗豐富,2014年初主持第一場記者會,毫不見生澀。2016年政黨再輪替後,馬曉光在記者會上發言的口氣也更趨強硬。
安峰山 文青路線媒體驚豔
安峰山作為發言人首次亮相是在2015年10月底。安峰山走的是「詩人」文青路線,曾針對台灣高中課本文言文比重的議題,引用多篇經典詩詞和古文作為回覆,讓在場兩岸媒體印象深刻。
他當時是這麼說的:「記得從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熟讀唐詩三百首,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為什麼要學古文?就像網上有一段文字講的,當我們看到眼前的美景,我們可以感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只會說:『哇,真美。』當我們要表達個人的志向時,可以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當我們遇到感情的糾葛時,可以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按,網路用語,難受想哭的諧音)」
朱鳳蓮 中客台「三聲道」初登場
安峰山因個人生涯規畫,離開國台辦,轉任新希望集團首席品牌官後,由能講一口流利客家話和閩南話的朱鳳蓮接任新任發言人。
她一上場,先用閩南語說「我是廣東客家人,在此先向台灣鄉親問一聲好!」;再用客家話說,「很高興有機會在新聞發布台上為台灣鄉親提供服務,使台灣鄉親更多了解我們的政策和我們的工作」。
朱鳳蓮以中客台「三聲道」初登場,效果確實不錯,但她似乎仍顯緊張,回答提問不時低頭翻稿,未來如何做好對台發言工作,外界高度關注。
相關新聞
為國抗疫還被收隔離費…副鎮長丟官 誰該付錢輿論還在戰
台灣是防疫模範生!CNN大讚:這10點全世界都該好好學
SARS、MERS到新冠...疫苗為何難產 病毒學家一句話告訴你
打臉官媒抗疫暖新聞 醫界蔡康永爆紅…只因說實話
伊朗疫情為何慘重?宗教舔舌傳統太難禁…
這些人要注意了 得流感可能比得新冠肺炎更要命
蝗災該怎辦?古代牧鴨滅蝗 為何這次無效?
美3千萬抗疫邊緣人?這職場文化怎擋瘟疫
抗疫護士的卑微心願…想要個男友 條件開出網暴動
疫情吹高官危!美吹哨者被威脅、衛生機構遭禁言…
義大利疫情怪象!病毒引爆心魔 重災區外民眾更剉
沒染疫卻被送進重症室?醫師知道原因快崩潰了
中日關係變好不是因為疫情!是一個男人跟一場戰爭
武漢版「愛在瘟疫蔓延時」...她的一雙眼,治癒了他的新冠肺炎?
南韓疫情失控!新天地教會這奇特想法 闖了大禍
大陸黑科技防疫…效果還不知 為何國外已喊讚
機票漲10倍 2大關鍵因素...韓國人仍搶去大陸避疫
隔離嚴謹專家猛讚 新加坡防疫…2原因台灣學不來
陸「咳嗽發燒」 才發現這些頂級賽事淘金滿分、應變0分
上崗就賞3萬1!鴻海重金拚復工率 為何專家卻超不樂觀?
疫情太可疑!1名研究員生死 為何大陸瘋狂熱議?
印尼為何零疫情?衛生部長解玄機…但你未必做得到
肺炎讓全世界都反中?日本民眾這些話 讓台灣立場好尷尬...
靠它殺病毒?川習說撐到4月有好事 卻忘了一件事
只因「黃皮膚」就被打?以防疫為名的歧視 歐美正在上演
新加坡防疫零容忍…為何仍淪重災區 原因竟跟反送中有關
全球防疫致命破綻!當年登革熱死逾千人 這國政府被點名...
新冠肺炎三周定生死!封城後中共開始強調「網格化管理」
明星穿進奧斯卡的禮服…多數還給設計師 就她全買下來
防疫防到走火入魔?為求安全互相舉報 外來人口流落街頭...
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外貿原料全靠鄰居 北韓哪來的底氣?
武漢封城記:囚居海鮮市場旁 一個動作救了他全家
日人超不爽安倍!2件事 他做法和蔡政府一樣…
小民買不到 大官隨便拿?肺炎爆發的推手 原來在這裡...
歧視比疫情更猛 這些國家正在助長偏見…
哈利梅根可能住這 居民被教「像養貓一樣對待他們」
脫歐漁權戰開打 英寸土不讓 和攸關國威的這4字有關
當新型病毒席捲城市...9成病原體未記錄 BBC:災難才剛開始
五大門派傳祕招!居家防疫獨門好康 外面享不到
拿武漢肺炎歧視黃種人!歐洲霸凌總動員 無法想像…
繳回英王室頭銜…為何哈利吃3大虧?算給你聽
韓片寄生上流難賣座?原來美國人有「2.5公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