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貿戰結束了?美農不敢再種大豆玉米 改種這個...

2020-01-11 09:00:00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報導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圖為北京穀物批發市場內成堆擺放的袋裝大豆。(歐新社)
中國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圖為北京穀物批發市場內成堆擺放的袋裝大豆。(歐新社)

美國將在15日跟中國大陸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未來兩年將增購32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但對飽受貿易戰打擊近兩年的美國農民來說,並未感到多大喜悅,只是煩惱著該種植哪些農作物,甚至悲觀認為今年仍將是慘淡的一年。

要種什麼?每個選項都不確定

路透報導,在白雪皚皚的北達科他州,飽受天氣破壞的玉米田讓美國農民陷入了困境,很多人不知道下一季應種植什麼作物,因為每個選項都充滿不確定。玉米是在美中貿易戰扼殺了大豆市場之後,美國農民改種的作物。

在德州、堪薩斯州跟科羅拉多州,農民們仍在思考是否應少種點玉米,多種點高粱,縱使中國幾乎停止購買高粱。但因種高粱成本大約是玉米的一半,是高粱吸引農民之處,萬一情勢又有變化可以降低損失。

當美國農業經濟在經歷近兩年貿易戰後,並自數十年來最糟糕收成中復甦之時,美國的穀物種植者正艱難地決定什麼樣的作物,能讓他們繼續經營下去。

美中兩國將於15日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圖為兩國領袖去年10月在大阪會晤情形。(法...
美中兩國將於15日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圖為兩國領袖去年10月在大阪會晤情形。(法新社)

採購增一倍?陸未簽署這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上月宣布,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同意未來兩年採購美國農產品數量,將比貿易戰前增加一倍,但這並未給美國農民帶來多少安慰,因為中國仍未確認這項承諾或是簽署協議。

北達科他州農民夏洛克說:「川普總統說我們都需要去買更大的拖拉機。我不認為,許多農民會在看到協議達成以及是份長期協議前投入很多錢。」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於15日簽署,但在進一步談判期間,許多關稅仍將保持不變。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與農業經濟學家警告說,這項協議不會立即解決美國農業經濟問題,因衝突促使中國發展出新的供應鏈,例如中國深化了跟巴西與阿根廷等出口競爭對手的關係。

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巴西出口到中國的大豆數量創下了紀錄。(法新社)
受惠於美中貿易戰,巴西出口到中國的大豆數量創下了紀錄。(法新社)

爆非洲豬瘟 陸對大豆高粱需求減少

在過去一年對中出口創下紀錄後,巴西的大豆種植規模正在擴大,中國正在南美洲投資港口。更糟糕的是,由於爆發非洲豬瘟,中國對於用來飼養牲畜的大豆與高粱的需求正在減少。專家估計,非洲豬瘟已經殺死全球最大豬群的一半。中國養豬業還努力重新調整豬糧,包括更少的大豆以及更多不需自美國進口的替代飼料。

在北達科他州最近一場會議上,美國最大的農業合作社CHS執行長迪柏廷告訴穀物生產商說:「我們不會馬上回到18個月前的狀態,但或許不會很久。」

為避開失去中國這個重要出口市場而產生的經濟影響,許多美國農民試圖轉種其他作物。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數據,去年美國農民種植7650萬英畝(約3096公頃)大豆,年減率達14.3%,飼養牲畜與製酒的高粱播種面積也減少約7.5%至530萬英畝(約215公頃)。由於中國減少棉花採購,棉花種植面積也減少了。

圖為遭受凍傷的玉米。(路透)
圖為遭受凍傷的玉米。(路透)

農場淨收入 三分之一靠政府補貼

若非川普政府撥款245億美元(約台幣7377億元)補償農民因貿易戰造成的損失,這些仰賴出口中國的作物播種面積恐進一步減少。這項救助計畫使許多農民有動力繼續種植大豆等作物,他們也知道很難以任何有利可圖的價格出售大豆。根據聯邦政府和銀行監管數據,政府發放的補貼將占去年農場淨收入約三分之一。

至於今年農民是否會得到更多補助,川普政府官員則尚未出面說明。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約翰松向路透表示,他預期這項臨時性貿易協議將解決援助計畫所處理的問題。

美國農業部發言人瓦薩米斯表示,本月就會決定今後的補助,白宮發言人迪爾則拒絕表示看法,但提及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之前發出的聲明曾說,中國承諾「大規模」採購美國農產品。

仰賴出口的農民表示,若沒有第三輪補貼來彌補損失,他們就無法繼續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作物。

2016年大選未投川普、今年大選也尚未決定的夏洛克說:「政府若不補貼我們,那我們就完了。」

霜凍天氣每每影響到玉米的收成。(路透)
霜凍天氣每每影響到玉米的收成。(路透)

民調顯示 多數農民支持川普連任

根據路透和農業媒體的民調,大多數農民都支持川普連任。2016年,他們被川普承諾改革華府官僚作風所吸引,並希望貿易戰最終將提升中國採購美國農產品的規模與範圍,即使帶來了短期損失。

美國農民上個季節打算種植更多針對中國以外市場的玉米,但當極端天氣影響到數百萬英畝的種植時,許多種植者面臨了事與願違的結果。根據2020年的早期種子訂單,農民將再次轉向玉米代替大豆。美國最大的家族式種子零售企業Becks Hybrids總裁貝克向路透表示,今年玉米種子的銷售額已經比去年成長約40%。

去年春天,夏洛克和他的許多鄰居種植北達科他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玉米作物。他們受到春天物價上漲與貿易援助承諾的誘惑,認為只要種些東西就好。他們認為,玉米將在國內牲畜市場或乙醇生產商找到買家,抑或在成熟出口市場如日本、南韓或墨西哥找到買家,但據美國農業部指出,惡劣天氣使該州近60%、面積約200萬英畝(215萬公頃)的玉米田,在冬季開始時便不適合收成。

中國在貿易戰期間也減少了向美國採購棉花的數量。圖為巴西一處棉花田。(路透)
中國在貿易戰期間也減少了向美國採購棉花的數量。圖為巴西一處棉花田。(路透)

種玉米大豆農民 尋找替代作物

許多種植者因此陷入困境。他們的田地受損情形並未達到能獲保險理賠的程度,但也沒有好到能回收成本。北達科他州的貿易援助金不足以彌補損失,因更大規模的援助金流向南部各州。

夏洛克表示,他可能會跟當地一家種子公司簽訂更多的大豆種植合約。大豆是一種利基作物,種植成本較高,但可能賣得更高的價格,而夏洛克另個選擇則是種植用在無穀物寵物食品中的豌豆。

種植玉米和大豆的愛荷華州農民霍拉也正在尋找替代作物。他在前年秋季種了冬麥和黑麥,並將清潔過的種子賣給其他生產商,最近又簽約將黑麥賣給一家製作麥芽的新創公司。

種更多高粱 糟糕選擇中的最佳選項

霍拉表示,貿易戰、惡劣天氣及不斷增加的農業債務,農業系統被徹底破壞,「我們必須更聰明地耕種」。

德州的高地平原的農民也面臨艱難選擇。最新公布的政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的美國高粱不及2015年採購量的十分之一。德州是全美第2大高粱生產州。

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生命研究與推廣中心的數據顯示,即便中國採購量減少,但在這個大量灌溉地區內,每英畝高粱生產成本是種玉米的一半左右。

種植棉花、玉米和高粱的德州迪米特市農民布瑟表示,他跟他的鄰居祈禱貿易戰不會再影響種植決定。

布瑟對於不同作物的每英畝生產成本,以及維持生計所需的收支平衡售價感到苦惱。目前,他將種植更多高粱,一個在眾多糟糕選擇中的最佳選項。

延伸閱讀

北京異象非關外星人...這證據顯示尖端武器劍指美國?

北京異象非關外星人...這證據顯示尖端武器劍指美國?

滿城盡是蒙面人!這裡比香港更慘 正走向「慢性死亡」...

滿城盡是蒙面人!這裡比香港更慘 正走向「慢性死亡」...

密碼法不管密碼!強國人祕密大戰 背後野心比你想的可怕...

密碼法不管密碼!強國人祕密大戰 背後野心比你想的可怕...

貿易戰趨緩/中11月進口美大豆增加 出口稀土減少

貿易戰趨緩/中11月進口美大豆增加 出口稀土減少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為國抗疫還被收隔離費…副鎮長丟官 誰該付錢輿論還在戰

台灣是防疫模範生!CNN大讚:這10點全世界都該好好學

SARS、MERS到新冠...疫苗為何難產 病毒學家一句話告訴你

打臉官媒抗疫暖新聞 醫界蔡康永爆紅…只因說實話

伊朗疫情為何慘重?宗教舔舌傳統太難禁…

這些人要注意了 得流感可能比得新冠肺炎更要命

蝗災該怎辦?古代牧鴨滅蝗 為何這次無效?

美3千萬抗疫邊緣人?這職場文化怎擋瘟疫

抗疫護士的卑微心願…想要個男友 條件開出網暴動

疫情吹高官危!美吹哨者被威脅、衛生機構遭禁言…

義大利疫情怪象!病毒引爆心魔 重災區外民眾更剉

沒染疫卻被送進重症室?醫師知道原因快崩潰了

中日關係變好不是因為疫情!是一個男人跟一場戰爭

武漢版「愛在瘟疫蔓延時」...她的一雙眼,治癒了他的新冠肺炎?

南韓疫情失控!新天地教會這奇特想法 闖了大禍

大陸黑科技防疫…效果還不知 為何國外已喊讚

機票漲10倍 2大關鍵因素...韓國人仍搶去大陸避疫

隔離嚴謹專家猛讚 新加坡防疫…2原因台灣學不來

陸「咳嗽發燒」 才發現這些頂級賽事淘金滿分、應變0分

上崗就賞3萬1!鴻海重金拚復工率 為何專家卻超不樂觀?

疫情太可疑!1名研究員生死 為何大陸瘋狂熱議?

印尼為何零疫情?衛生部長解玄機…但你未必做得到

肺炎讓全世界都反中?日本民眾這些話 讓台灣立場好尷尬...

靠它殺病毒?川習說撐到4月有好事 卻忘了一件事

只因「黃皮膚」就被打?以防疫為名的歧視 歐美正在上演

新加坡防疫零容忍…為何仍淪重災區 原因竟跟反送中有關

全球防疫致命破綻!當年登革熱死逾千人 這國政府被點名...

新冠肺炎三周定生死!封城後中共開始強調「網格化管理」

明星穿進奧斯卡的禮服…多數還給設計師 就她全買下來

防疫防到走火入魔?為求安全互相舉報 外來人口流落街頭...

全面禁止中國人入境!外貿原料全靠鄰居 北韓哪來的底氣?

武漢封城記:囚居海鮮市場旁 一個動作救了他全家

日人超不爽安倍!2件事 他做法和蔡政府一樣…

小民買不到 大官隨便拿?肺炎爆發的推手 原來在這裡...

歧視比疫情更猛 這些國家正在助長偏見…

哈利梅根可能住這 居民被教「像養貓一樣對待他們」

脫歐漁權戰開打 英寸土不讓 和攸關國威的這4字有關

當新型病毒席捲城市...9成病原體未記錄 BBC:災難才剛開始

五大門派傳祕招!居家防疫獨門好康 外面享不到

拿武漢肺炎歧視黃種人!歐洲霸凌總動員 無法想像…

繳回英王室頭銜…為何哈利吃3大虧?算給你聽

韓片寄生上流難賣座?原來美國人有「2.5公分障礙」

熱門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0604】臺北賓館 百年來首度開放|六四天安門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0521】比吉斯主唱絕響 羅賓吉布過世|北捷隨機殺人事件

【歷史上的今天0515】豬哥亮天國深造 人生課題一筆勾銷

留言